Title:Quinoid-Type 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醌型有機光電功能材料
Speaker:朱曉張👿,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
Time🙎🏿:2024年3月16日10:00
Location🏌🏼:包玉剛圖書館東翼200報告廳
Abstract🤘:
有機光電功能材料是推動有機光電領域發展的原動力,芳香和醌式共振結構是共軛分子的兩個非簡並基態🏃♂️➡️🫎。
與芳香結構的局域化π電子相比🎰,醌式結構表現出高度離域化的π電子分布,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獨特性質:1. 剛性平面分子結構®降低分子重組能、增強分子間π-π堆積𓀚👧🏽;2. 窄帶隙強吸收性質®有效調控分子(聚集態)光譜吸收;3. 極高的電子親和勢®調控材料LUMO能級、實現高性能電子傳輸🕜;4. 獨特的雙自由基特性®調控分子聚集、實現自摻雜🍔。針對傳統共軛擴展設計和推拉電子設計在光電性能上的局限性🟩✂️,提出了結合芳香和醌式共振各自優勢的材料設計新思路,發展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🧑🏽🍳、可應用於光伏👨🏽💻、熱電、發光、光探測等領域的醌型有機光電材料新體系,構築了高性能有機光電功能器件💂🏽♂️:提出“增強推拉電子體系醌式共振”材料設計新策略🕵🏼♀️,發展了系列能級結構高度可調的近紅外光伏材料🤷♀️😣;開發了電子和聚集態結構精準調控新方法,實現了高效光電轉換🙌;提出“窄搭配”策略,構建了半透明光伏器件性能預測新模型,構築了兼具高透光率和高光電轉換效率的高性能、多功能半透明有機光伏器件;設計了極富電子共軛基元🗄,實現了超越無機材料的短波近紅外光探測性能,製備了高性能上轉換器件🖲;提出兩維π-擴展設計和單組分熱電概念,基於自由基性質的精細調控,實現了分子強聚集和高效摻雜🐎🤝,發展了綜合性能優異的有機熱電材料;提出關鍵的臨界溫差參數,建立了完善的數值模擬方法,實現了有機光伏和熱電兩類能源器件的優化集成。
Biography:
朱曉張👵🏻,200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, 獲得學士學位,200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👠,2006年至2012年先後在德國烏爾姆大學(Peter Bäuerle院士)和日本東京大學(Eiichi Nakamura院士)從事博士後研究,2012年加入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,任研究員🫶🏻,2015年起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,現為德國Thieme出版社Organic Materials雜誌副主編👥、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青年編委🧑🏻💼、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委員,曾任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委員。有機光電功能材料是推動有機光電領域發展的原動力,針對傳統共軛擴展設計和推拉電子設計在光電性能上的局限性,提出了結合芳香和醌式共振各自優勢的材料設計新思路,發展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🛼👩🏽🚀、可應用於光伏、熱電、發光、光探測等領域的醌型有機光電材料新體系,構築了高性能有機光電功能器件📬。作為通訊作者在Nat. Energy, Nat. Commun., Joule, Chem, 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Adv. Mater., Chem. Soc. Rev., Acc. Chem. Res., CCS Chem., Sci. Bull.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,其中5篇入選ESI熱點論文🏋🏽♂️,12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,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3件𓀂。曾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和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勵、日本化學會“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”,連續榮獲“中科院優秀導師”稱號🛍️,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,曾擔任973計劃有機光伏項目課題負責人🤵🏽♀️,獲得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。